拿下问界商标,华为要造一个汽车联盟?|每日信息
今年3月,任正非的一纸内部文件,重申华为不造车,"HUAWEI" 也被从问界宣传中撤下,这也让余承东想让问界借助华为品牌影响力实现销量腾飞的愿望落空。不过这并不妨碍华为对问界品牌的主导权和野心,虽然未来华为不造车,但华为还是要帮助更多车企造好车,如何平衡好未来各个车企产品之间的关系,将是华为需要着重考虑的。
日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将“问界”商标(12类)转让、移转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已经核准。第12类商标主要覆盖汽车和各种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电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等。对此,华为方面回应称,“华为不单独造车,和车企一起造好车”没有变化。
赛力斯只是问界的一个合作伙伴
【资料图】
现在的AITO问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品牌,由华为与赛力斯在2021年12月联合打造,同时也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代表之作。目前,AITO问界已推出问界M5、问界M7以及问界M5纯电版3款智能汽车。
问界虽然是由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推出的汽车品牌,但问界此前的商标所有者既不是华为,也不是赛力斯,而是一家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有限公司,而且这个第三方似乎并没有和华为、赛力斯有所关联。
资料显示,北京永安世达科贸和华为相关企业曾有过多次往来。北京永安世达科贸曾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48枚,向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11枚,向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转让商标3枚。如今华为选择将“问界”收入麾下也是正常操作。
作为华为问界的合作伙伴,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产品问界M5去年3月一交付便惊艳了市场,只用了6个月就实现了月销量破万,创造了新品牌车单款车型最快破万的销售纪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华为可以帮助车企造好车,赛力斯也只是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一个跳板,华为问界想要的是更多车企加入华为智选车模式。
再加上今年的问界渐露颓势,1-5月份,问界零售销量分别为4469辆、3521辆、3625辆、2437辆、5629辆,累计销量1.97万辆,月均不足4000辆,而问界渠道数量多达1000家,这个销量意味着平均每店月销还不到4辆。
据接近华为智选车业务的人士表示,华为整个集团的账面资金,决定了它的亏损承受度并不弱。但关键在于,在这样一个面临严苛制裁、以求生存为主基调的企业内,内部对一项年营收尚且只有21亿元的业务是否还有亏损容忍度。事实上,无论是赛力斯还是华为本身,目前并没有通过卖车赚到钱。
所以在如此内卷的新能源市场,即便是华为卖力吆喝,也难以扭转赛力斯问界车型的销量,无论是品牌力,还是产能,赛力斯的上限不高,难支撑起华为的野心。所以华为选择收回问界商标也是在情理之中了,不能让赛力斯影响后续问界产品的市场,毕竟赛力斯只是华为造车大军的其中一个伙伴。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明表示,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证明了“智选”模式可以跑通。在此之下,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一系列车型选择与华为就智选模式展开合作。赛力斯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接下来华为考虑的是如何把问界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打造华为汽车联盟
去年9月,奇瑞宣布和华为合作,通过智选模式合作开发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规划5款电动车,并计划在2023年推出其中两款,这两款车型的代号已经曝光,一款为纯电轿车EH3,一款为纯电SUV EHY。同时,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将定位超高端豪华纯电市场,价位区间约在80万~100万元。
关于华为如何把如此多家车企的产品统一管理与营销,余承东此前就解释过,在今年4月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余承东在解释"huawei问界"宣传方式时表示,"目前问界由赛力斯生产,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会加入,如果每家车企都采用不同的品牌,我们营销、服务、零售会很复杂,所以希望采用共同的元素和品牌。"
另外在6月9日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广汽、奇瑞等车企董事长一致认为,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进行兼并重组,到2030年,市场可能仅剩5家主流车企,甚至不满5家。
余承东更是直言,未来头部车企年产量不达到 500 万或 1000 万台以上,将很难立足。所以华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把量跑起来,让整个产业跑到正循环里,既能让车企盈利,也要让华为挣到钱。
业内人士认为,在华为的规划中,问界将成为上述车企合作车型的统一命名方式。无论华为怎么使用问界商标,华为只要想在汽车行业里面长期发展,只要它背负着梦想、认真对待,一定要有自己的汽车类商标。当这个品牌标签确定后,未来无论哪家车厂出的车,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由华为提供核心技术,华为提供质量把控,华为提供销售,华为提供营销。
华为+赛力斯,AITO+问界,已经让其产品在短时间内打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最快实现市场高速扩张的品牌。如今华为为了长远打算,也是选择将问界商标收入囊中,为日后打造自己的汽车联盟做准备, 毕竟光靠赛力斯让华为车BU在2025年实现盈利有点不太现实,当然要想让“问界”品牌真正活下去,还需要华为拿出过硬的技术、服众的销量,这也是未来华为汽车大联盟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