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速讯丨颠覆认知!焚书坑儒事情背后原因令人深思,探寻残暴的秦始皇内心
引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而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世人对他的评价也都褒贬不一。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天下分割的局面,这是无法抹灭的功绩。但是秦朝是个以法为尊的地方,律法非常严苛。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大多对秦朝苛刻印象一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焚书坑儒事情也是后人说秦始皇残暴的证明。而焚书坑儒事情究竟是什么呢?为何此事情过后后人都说秦始皇残暴?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那个时期的秦朝吧。
一、以法治国的秦朝,是否真的抵制儒家思想?
在公元前26年,也就是战国时代的末年,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终于统一了六国。皇帝这个称号也是秦王嬴政首次次提出的,在此之前,大多都是“皇”或者“帝”。
秦王嬴政称自己为皇帝,把这两个称号合为一起,以表示无与伦比的尊贵地位。从此,我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称号。而我们也终于结束了天下分割的局面,进入了多民族统一时代。
秦朝是一个集权君主专制的地方,与而此后的许多地方也都沿用了这个制度。秦朝可以说是封家的开端了。
而说到秦朝,就要说到秦朝还未统一前的秦国。秦国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地方,在与各国的战争之中也有过失败。而且秦国地理位置偏僻,先天条件就不优越。
当时的秦国人民也是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当时的秦王很有先见之明的决定听取商殃的意见,更改法律,依法治国。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商殃变法”。而商殃最后的结局虽然不好,被五马害伤而伤。
但是,商鞅的变化却让秦国一步步的强大起来了,为后面嬴政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秦国是个非常注重法学的地方,这在后世也是很少见的。
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后,秦国人民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统一
过后也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首先是看似将各个地方统一在了一起,可是难免会有人不服,所以如何去维护当前统一的局面就是个新的的问题。
其次,前面提过秦国是个以法治国的地方,然而,这些后来融入进来的六国人民不一定能适应当前的地方新规。如何将自己地方的新规让天下百姓都顺从呢?
秦国是以法家为尊的,然而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地方都是以儒家为尊。因此想要快速去打破这个局面,就要让儒家的地位不再尊贵。
后来,著名的焚书坑儒事情就在秦朝发生了,这也成为了后人攻劾秦始皇的一点。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秦国以法为尊儒家也要让道,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禁止儒家思想传播的。只要这种儒家思想不影响统治者统治地方,那么是不会有人专门去针对它做什么的。
儒学思想在各个地方都有着新的的作用,在秦国自然也不例外。只是秦国相对于儒家思想,更推崇法家思想罢了。
“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个事情,分别是“焚书”和“抗儒”,而且它们发生的时间段也不同。
二、强行镇压,“焚书”事情的经过
公元前26年,是秦朝的建立之初的时期。秦朝这时候正在讨论究竟是行使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众大臣也是针对这两种制度展开了不同的意见。
丞相王绾一众党派的大臣们提出意见,秦朝可以继续沿用分封制度。将那些有功的大臣或者皇室子弟分封道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以笼络人心。
秦始皇对此召开群臣会议,大部分人都赞同沿用分封制巩固地方政权。
而这个时候,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当时的廷尉李斯认为继续沿用分封制不妥。他拿周朝举例,周朝时期也是用的这种制度,分封土地给皇室子弟。
然而这些皇室子弟后来却日渐疏远,甚至还相互攻打对方,联系反而更差了。后来周天子束手无措之下设立了郡县,让这些皇室子弟去当县令什么的,联系反而变好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秦始皇非常赞同李斯的看法,道:
“天下苦战乱争斗不休久矣,因诸侯王”。
于是,秦朝便开始实行郡县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郡县,这无疑是一个制度上的进步。郡县制也被后世沿用了下来,而我国现在在各地设立的乡镇县也是借鉴了郡县制。
公元前34年,到了年后,秦始皇在咸阳宫大摆酒宴,大臣们举杯庆祝,好不快活。到了祝寿的环节,各个大臣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仆射周青臣道:“陛下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郡县制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战乱停止,陛下您的美名将会流传于后世。”
秦始皇龙兴大悦,看来自己这个郡县制设的好啊!
而这个时候博士齐人淳、于越等人却道:“陛下应该向周朝那样沿用分封制度,这才是治国的长久之道啊!”他们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而这句话却让别人抓住了把柄。
主张郡县制度的李斯这个时候已经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他趁机捉住齐人淳等人主张“师古”这件事大做小哥。
李斯道:“当今天下已定,律法制度让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安稳。而你们却说还要学古,简直是祸乱朝纲。”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李斯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若敢有藏书者,惜缴获烧毁之。”
有人如果敢违抗这个命令的话,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
此话一出,立马获得了秦始皇的赞同,下令“焚书”。而为何皇帝会如此赞同呢?因为当时的儒家思想已经扰乱到了秦始皇的统治,当时一直有着法儒之争,双方谁也不服谁。
所以秦始皇决定实行暴力镇压,强行扭转人们的思想。不过秦始皇并不是专门要针对儒学,这只是一种政治上的争斗罢了。
其实秦朝在焚书事情后,也依旧有儒生存在。像秦始皇在之后想要寻求长生不老药,就召集过文学之士去寻找。
而在“焚书”发生过后的第二年,发生了争议最大的“抗儒”事情。此事情一直备受争议,也是后人认为秦朝禁儒的主要原因。
三、长生美梦破碎的秦始皇,坑杀四百余人
前面提到过秦始皇想要寻求长生不老药,而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的道士想要谋取利益。
在公元前二十八年,一个名叫徐氏的道士跟秦始皇说在东海那边有着三座仙山,始皇信以为真。随即,秦始皇就派了一群年幼的小孩跟随这个道士去东海求仙问道。
然而这一去,这个道士就再也没有回来。
而到了公元前三十二年,秦始皇依旧想要寻求长生之道。派了各种人去寻求不伤药,依旧苦寻无果。
有个叫卢生的人为了寻求始皇的信任,谋取财富,便说寻求长生不道是有恶鬼作祟,这些恶鬼知道我们的行踪。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秦始皇的行踪隐蔽起来,不为外人得知。秦始皇竟也信以为真,为了让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行踪,甚至还伤害了自己的随从。
由此可见,秦始皇对于寻求长生一事的执着。
而事情终有败露的一刻,卢生等一众道士害怕自己被秦始皇发现被欺骗了,便开始预谋逃走。他们以“于是乃亡去”的理由想要逃离,以为可以万事大吉。
然而,这个理由相当于宣告秦始皇长生一事无法实现。秦始皇非常生气,决定对他们展开惩罚。秦始皇亲自圈定460人,将这些人生生活埋于咸阳宫。
这个活埋四百六十人,正是后来所说的“抗儒”事情。而对于秦始皇活埋的四百六十人,其中是否有着儒生,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这个问题,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
在秦始皇坑杀四百余人事情中,太子扶苏曾上书道:“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皇上以重法伤害他们,恐怕会让天下不安啊。”
有人认为这里的诸生皆孔子,指的就是儒生了。不过这也没有明确的证明,就是儒生的意思。
还有人认为这四百六十余人其中就有着一部分儒生,秦始皇是特意通过这个事情去伤害他们的。不过这个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秦始皇坑害的四百人中,应该是有一部分儒生的。
但是却没有明确的事实能证明,秦始皇坑杀的就是儒生。这也算是一个千古谜团了。
不过,秦始皇坑儒事情使汉初儒学家所提出来的。汉初的儒学家为了证明儒学的正确性,以秦朝为例,认为秦朝打击儒学所以才导致其快速灭亡。
然而秦始皇却并没有专门针对儒学,秦始皇虽然非常尊崇法家思想,但是对于儒家思想也是不排斥的。只要儒家思想并没有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他还是非常欢迎的。
对于儒家思想中适合秦朝统治制度的部分,秦始皇甚至是大力推崇的。而后人所说的秦朝禁儒运动,实际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秦始皇大力推崇法家的行动,其实是得罪了很大一部分儒生的。所以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后人来看,秦始皇的举动并不是主流。
结语
秦始皇焚书坑儒事情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皇帝,然而其实这个事情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切的信息。“焚书”是真,然而,焚烧的并不只是代表着儒家思想的书。
焚书事情只是因为当时秦始皇想要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决定强行焚烧传播思想的书籍,从而达到思想专制。其实,在焚书事情过后,也依然有一部分的儒学思想的书存在,并没有完全被烧毁。
而“抗儒”事情就更加存在着不确切性了。秦始皇因为自己的长生梦美梦破碎,从而想要惩罚欺骗他的人。后人推测,他坑杀的这四百多人中,可能也有一部分的儒生,而不是坑杀了四百多个儒生。
秦朝虽然是法家为主流,但也并不是禁止儒家的存在。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占主流,而秦朝只是并没有将它当做主流罢了。
秦始皇虽然在历史上有着残暴之名,但是却依旧无法磨灭他的功绩。谈论一个伟人要看他的整体,而不是他单独的一个地方。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是很深重的。
参考文献
《秦汉史》
《我们礼制史》
《我们古代思想史论》
《史记·秦始皇本纪》